從一名軍人轉型為了一名,善于學習,報紙或網絡上看到安全生產領域的政策法規,除了廣泛閱讀,他也經常分享相關的法律法規,集團公司,做到分期分類,而管理科的另一項重點工作———危
原標題:老兵寫新傳:有努力才會有能力
2008年,許樹旻轉業后來到長寧區安監局,先后擔任監察科主任科員、管理科科長,從一名軍人轉型為了一名“安監人”。有一首歌這么唱:“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不一樣的足跡,一樣的情懷,許樹旻用軍人共有的品格和個人質素,在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領域記下了自己的老兵新傳。
積跬步而至千里
許樹旻的轉型之路經歷了一段小插曲———在監察科工作了20個月后,他被抽調到長寧區世博安保辦。在那里從事安保督查工作的一年多時間里,許樹旻的足跡踏遍了長寧的各個居民區、重點單位和路段、賓館旅館、大型商超、公交站點……走到最一線,讓許樹旻對“安全”一詞有了切身的感悟。所謂“安全無小事”,他的勤奮好學、踏實細致不僅為他贏得了兩次嘉獎,也為他之后在安監領域的工作打下了深厚的思想根基。2011年3月,許樹旻回到區安監局,進入管理科,現在的他,對自己的工作了然于胸,不斷學習的勁頭使他渾身上下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
“善于學習”是同事們對許樹旻的一致評價。平常,他的辦公桌一角總是堆著一摞雜志,這是他寶貴的“礦藏”。由于管理科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抓安全生產方面的宣傳與培訓,他已經養成了習慣,但凡在雜志、報紙或網絡上看到安全生產領域的政策法規、工作經驗、實用案例,都會一絲不茍地打在電腦里保存下來,以備日后匯編整理,講給更多的人聽。
堅持不懈地閱讀和摘錄,是許樹旻積跬步而至千里的途徑,除了廣泛閱讀《上海安全生產》、《中國安全生產報》等專業期刊,在微信朋友圈里,他也經常分享相關的法律法規、安全知識。這些年,他不僅著力豐富專業知識,還始終著意培養“教人”的能力,努力做到“拉出來就能講課”。他成功了,F在,他仿佛已經成了一個移動的安全生產宣講臺,區內不少企業和基層單位做安全培訓往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去年宣傳貫徹新《安全生產法》,全區共組織相關委辦局、集團公司、街道鎮及社會單位開展宣貫培訓、講座15場,參加人數3000余人。
心里始終繃緊弦
問許樹旻做這行有沒有害怕過,他說“有時真會脊背發涼”。這種反應并非毫無來由,無論是企業生產經營還是社會建設運轉,任何一點麻痹大意都可能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每逢汛期、高溫、霜凍,他都會未雨綢繆提前蹲點,督促各家單位自查自檢,做到分期分類,心里有數。而管理科的另一項重點工作———;饭芾,則幾乎讓許樹旻白了頭發。
一次,許樹旻發現區域內一家;分卮笪kU源單位存在“安全隱患”,可是原因有點復雜:該單位設施當初設計建造時完全合規,可是由于年代久遠,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規范已經修訂更新,加之國家標準和規范性文件要求不一致,這家并沒有出實際安全問題的單位就落入了許樹旻的“黑名單”,通過不斷溝通協調,對方也非常配合,按要求拿出了方案,有序地按時間節點推進整改。
2013年,因配合區產業結構調整,地處新涇鎮的上海復新屠宰場啟動整體搬遷。由于使用液氨制冷,使用量達到了;分卮笪kU源標準,這場搬遷也讓許樹旻牽腸掛肚。他不厭其煩地給區相關部門、鎮政府、企業和工程實施方敲警鐘,協同新涇鎮多次進行現場檢查,并開具搬遷工程施工安全告知書,要求企業依照國家規定委托有相關資質的專業施工單位分別進行液氨管道、設施設備和場房的拆除工程,并上報施工方案,同時要求企業做出書面安全承諾,采取有效安全管理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剛柔并濟”起實效
做宣傳教育,做安全培訓,怎樣說到人的心坎兒里很重要。有一次給區里的農民工做動員報告,許樹